湖南人大網(wǎng)>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打破人大宣傳窠臼我之淺見

來源:原創(chuàng) 作者:曾潤生 編輯:redcloud 2016-08-16 23:17: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眾號二維碼
—分享—
    關(guān)于人大宣傳工作,曾經(jīng)有這么兩句流行語,叫做“人大宣傳人大看,人大不看無人看”,“報刊辦給自己看,贊歌唱給自己聽”。有關(guān)人員還就這兩句話作出注解:人大宣傳類刊物,基本都是從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在看,黨委機關(guān)、政府機關(guān)、法院、檢察院到底有多少人看?人大代表又有幾成人員在看?普通群眾又有幾人在看?這兩句流行語雖然看問題有些偏激,聽起來有點刺耳,但仔細想起來,又不無感覺到說的有點道理,值得我們每一位人大宣傳工作者深思。
    筆者認為,這兩句流行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人大宣傳面過窄的問題,一是服務對象窄,主要集中在從事人大工作的人群,還沒有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和關(guān)注;二是宣傳內(nèi)容取材窄。一些人大新聞宣傳的稿件,基本上局限在對“兩會”和人大常委會機關(guān)的檢查、視察等日常工作的程序性報道上,局限在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零散宣傳上,而對當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依法治國、民主與法制建設(shè)中的種種問題,涉及報道不夠,即便對人大代表的宣傳,也只是代表中的極少部分,對他們的履行職責、對他們的情感生活、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以及愿望、要求,反映的也很少;三是宣傳形式窄。人大制度宣傳,除了消息報道、工作經(jīng)驗、工作探討之類外,較少有其他題材和表現(xiàn)形式的稿件,造成了社會上認為人大新聞宣傳形式不生動,不活潑的印象。
    作為一位人大宣傳工作者,都應該為人大制度吸引更多更廣泛人群的關(guān)注而不遺余力,都應該努力克服人大宣傳“窄”的缺陷。怎樣去克服人大宣傳工作“窄”的缺陷和印象呢?筆者以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其先,要樹立大宣傳的理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國家權(quán)力機關(guān),享有立法權(quán)、重大事項決定權(quán)、人事任免權(quán)和廣泛的監(jiān)督權(quán),憲法和法律賦予了人大崇高的地位、無上的權(quán)力。近十年來,隨著民主政治的發(fā)展,依法治國和政治文明建設(shè)的加強,人大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也在逐漸上升,人大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人大工作無論是地位、性質(zhì)、作用還是內(nèi)容的覆蓋面,都是一般行業(yè)或職能部門所無法比擬的。人大宣傳工作者一定要利用人大的政治優(yōu)勢,樹立“實施大宣傳,教育全社會”的理念,面向全體公民,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宣傳依法治國的方略和民主法制建設(shè),擴大人大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強化全民的人大意識和民主法制觀念,推進中國政治文明建設(shè)的進程。
    其次,要宣傳人民群眾所關(guān)注的熱點、重點、難點。既然是“大宣傳”,那么,人大宣傳工作的題材和內(nèi)容是十分寬泛的,決不是僅限于簡單地詮釋人大制度某些條文和對人大日常程序性工作宣傳的層面上,要堅持人大宣傳的人民性,在新聞報道中切實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多反映人民群眾關(guān)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也是人大工作的重點,人大代表關(guān)注的焦點。如小康社會的建設(shè)問題,新型城鎮(zhèn)化問題,農(nóng)村綜合改革與“三農(nóng)問題”,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基層民主與法制建設(shè)問題,等等,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人大宣傳都可以去反映,去呼吁。這當然涉及到一個視角和寫作技巧的問題,但重點都應該是著眼于人大是如何建議和督促政府解決這些問題的,在人大宣傳中,如果能夠反映改革發(fā)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普遍關(guān)注的種種問題,又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就一定會引起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讀者也就會多起來,人大的影響不也就擴大了嗎?
    第三,在人大新聞宣傳的體裁和形式上,也要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不能把文章的體裁和表現(xiàn)形式只局限在消息報道和議論文等一兩種文體上。散文、通訊、報告文學、小說,詩歌、戲劇、影視、繪畫等各種體裁都可以采用,報紙、廣播、電視受眾面廣,報道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即便是期刊,也可以采用新聞綜述、專題報道、現(xiàn)場報道、會議側(cè)記、人物訪談、跟蹤報道、調(diào)查報告、花絮隨筆、透視思考、新聞評論、系列評論等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報道。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忽略人大工作報道的法律性、程序性、準確性,又不能以強調(diào)規(guī)范性而抑制人大新聞宣傳的生動性,只要用心,完全可以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原創(chuàng)

作者:曾潤生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