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網>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牢記宗旨講忠誠  盡忠本職作奉獻

來源:花垣縣人大辦公室 作者:龍江濤 編輯:redcloud 2016-08-22 14:32: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眾號二維碼
—分享—
    二十二年前的那個冬天,在四川中部的軍營里,部隊黨委接受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一年后轉為正式黨員。二十多年轉眼就過去了,回首前程,有榮譽、有迷惑、有彷徨、有思考、有進步、有喜悅、同時也有痛苦,而且這么多年來,因為思考,還常常是痛苦多于其它。因為人類的痛苦,大多來自于冷靜的思考、理性的思考。
    如果問當初入黨的動機是什么,那我要講,來自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來自于對祖國、對人民的一腔熱血。大唐軍旅詩人岑參說“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候。”宋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明末思想家、文學家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孫中山先生說,“不要想著當大官,要多想做大事。”毛澤東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成長的年代,我學習的經歷,我接受的教育,便是教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也一直這樣努力著。作為一個公民,我很卑微,作為一個黨員,我很普通,作為一個干部,我很無奈。黨接受了我,也培養(yǎng)了我,使我從一個普通黨員,成長為基層的領導干部,做過許多基層干部都做過的事情:收過公糧,搞過計劃生育,開過群眾大會,做過思想工作,抓過組織建設,發(fā)展過基層事業(yè),等等。這次中央安排的以反四風為主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我對自己的理想,對黨的事業(yè),對國家的前途,對民族的命運,對我們的未來,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在學習中有了更高的認識。
    一、精神文化變得繁榮了,永不判黨的忠誠不能變。我們黨走過了九十多年的歷程,從一個十幾人的組織壯大成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執(zhí)政黨,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唱京劇到跳忠字舞到現在的數字信息時代,滄海桑田,今非昔比,但是入黨誓詞應該永遠銘記在心頭,永不叛黨的忠誠絕對不能變。我們只有牢記這一誓詞,時刻準備著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才能永葆我們黨的純潔性,才能使自己時刻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確保黨的事業(yè)有堅強的組織保證。蘇聯(lián)共產黨的教訓依然歷歷在目,二千多萬黨員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二、思想認識變得多元了,中國特色的道路不能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西方的發(fā)達科技進來了,先進管理進來了,各種思潮進來了。特別是數字信息的蓬勃發(fā)展,資本主義思想、美式民主的影響,也有了得以生存的土壤和機會,眼看著社會主義國家或被顛覆、或被肢解、或被孤立,或被制裁了,中國要向何處去?成了很多中國人都在審視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經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所得出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結論,在過去和未來的實踐中都是正確偉大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這條建設發(fā)展的道路是堅決不能變的。思想可以多元,道路絕不能錯,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自信中的道路自信,而且道路自信是放在第一位的。道路自信,就是凝聚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十三億人民力量的堅定信念。
    三、物質生活變得豐富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變。小學的時候,我想擁有一塊上海手表;中學的時候,我想擁有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當兵的時候,我想擁有一臺嘉陵250的摩托;回來工作的時候,我想擁有一套可以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書桌的房子……回首我們的愿望,我們發(fā)現,我們的物質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現代化夢想,已然成為現在青少年的笑話。因為現在,十來歲的小學生都在玩蘋果和三星了。三十年前四米五的路顯得很寬,現在十二米的路也顯得很窄,不是我們的度量衡變了,是路上的車多了。面對這些物質生活上的變化,我們艱苦奮斗的作風還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是黨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艱苦奮斗,只要我們身為公務員,只要我們還是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不能忘,堅守宗旨就決定了我們永遠不能有享樂主義不能有奢靡之風。資本主義國家也是這樣管理公務員的,何況我們身為共產黨員的公務人員?只要身上背著共產黨人和公務員的標簽,就注定了享樂和奢靡與我們無緣。另一方面,即使講得庸俗一些,我們的物質生活確實豐富了,但是我們國家還只是發(fā)展中國家,連中等收入國家都談不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講的只是我們的經濟總量,我們的人均值,仍然是很低的,前幾天新聞說瑞士的最低工資是月薪2.8萬人民幣,而這個收入是我的年薪。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農村的特別是西部農村的人,連我這樣的收入都達不到,我們根本沒有理由去奢侈浪費享樂,特別是用公共財政去奢侈浪費。至于利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我以為不在艱苦奮斗的范疇之內。     
    四、工作方法變得多樣了,聯(lián)系群眾的路線不能變。毛主席告訴我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古人也說,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盡管現在因為交通、通訊、文化的發(fā)達,讓我們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但是群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一是我們來自群眾,群眾就是我們的母體,沒有群眾,就沒有我們共產黨人。二是我們要依靠群眾,黨的工作,黨的事業(yè),最終都是要通過群眾來實現的,而脫離了群眾、失去了群眾的政黨,其命運走向是可以預知的。還是東歐劇變的蘇共,他們的特權作風,在羅曼羅蘭受邀訪問高爾基時就預見了他們的命運,羅曼羅蘭死后解密的日記里,就記載著高爾基有九個公務人員專門服侍他的生活,而這九個人都是由國家財政發(fā)公資的。三是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和決定世界的力量,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英雄。僅僅是以上三點,我們就應該時刻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感情、魚水關系。
    五、工作的崗位不斷變換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不能變。從我個人來講,從部隊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十七年,九個單位,十余個不同的職務,大大小小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對照先進,對照典型,對照黨章,對照群眾,我們自己微不足道,我們所做的工作也微不足道,進一步堅決地反對四風,進一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踐行黨的宗旨,進一步落實為民務實清廉的責任,是黨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不論走到哪里,都要始終如一、勤奮工作、堅守底線,做一個有良知的公民,做一個合格的黨員,做一個清廉的干部。
    六、不論口號怎么改變,盡忠本職的根本不能變。烏克蘭革命成了,普京被美國和歐盟制裁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節(jié)奏越來越緊了,奧巴馬來日本了,臺獨疆獨藏獨最近沒有鬧事了……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國內口號此起彼伏,作為邊遠地區(qū)的一名小吏,也曾想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壯,也曾想馳騁沙場、馬革裹尸的悲情,也曾熟讀商秧變法李斯治秦的智慧,但是,實際我們能做的,歸根結蒂還是盡忠本職。在本職崗位上,實現一名共產黨人的起碼要求。我將在各將黨組織的領導下,和同事們一道,為人大制度的宣傳,為依法決策花垣的各項事業(yè),為搞好各種辦公室的服務,而努力工作。(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花垣縣人大辦公室

作者:龍江濤

編輯:redcloud